今周刊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(COP 30) 現場直擊及報導
藍區國家館突然起火,13人吸入濃煙送醫
事件發生於巴西當地時間20日下午2點20分左右,藍區國家館區域突然竄出火光,火勢迅速蔓延至剛果館一側的牆壁與天花板內襯織物。監控畫面顯示,火焰短時間內升高,多名工作人員扛著滅火器奔往現場,警衛也立即拉起封鎖線並疏散現場與會者。
巴西消防局指出,初步研判起火點可能來自電器設備,很可能是微波爐。火勢於 6 分鐘內被完全控制。
主辦方表示,共有 13 人因吸入濃煙接受治療,目前狀況受到持續監測並已獲得必要醫療協助。為安全起見,巴西政府與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(UNFCCC)隨即宣布暫時關閉藍色區域,全區進行全面安全評估。
一名現場志工表示:「剛開始看到火光時以為只是小火,沒想到延燒得這麼快,現場所有人都嚇了一跳。」
A fire broke out at the COP30 climate summit venue in Belem, Brazil, prompting thousands of delegates to evacuate just as negotiators were working to finalize a climate deal https://t.co/r6oG77Mki3 pic.twitter.com/AZsrUVBWCQ
— Reuters (@Reuters) November 20, 2025
火災讓談判僵局雪上加霜,多項關鍵文本仍卡關
此次火災更讓已延誤的談判進度雪上加霜。氣候峰會原訂於週三完成包括增加氣候融資、逐步擺脫化石燃料 等關鍵議題的協議文本,但各國一直未能達成共識。
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指出,談判預計最快要到週五上午才會全面恢復;部分國家可能在週四晚間持續磋商,但必須等待安全檢查結果。
在火災之前,談判已因兩大議題陷入僵局,其中最具爭議的便是化石燃料的未來走向。包括巴西、歐盟及多數已開發與發展中國家皆支持制定 「逐步汰除化石燃料」的全球路線圖,提出更明確的時間表與落實方式;然而,部分產油國與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經濟體強烈反對,認為此舉會削弱經濟並威脅國家利益。
為突破僵局,東道國巴西週四向部分代表團發送最新協議草案,但草案中 仍未納入「淘汰化石燃料」 的字眼。
另一個主要僵局則是氣候融資。發展中國家要求富裕國家承諾更多適應資金,但多個已開發國家至今仍未提出新的資金規模;去年 COP29 宣布的 3000 億美元氣候融資承諾 也因透明度不足而備受質疑,部分資金更被投入與氣候行動關聯有限的計畫,加深發展中國家的不信任感。
台灣團體周邊會議,受火災牽連中斷喊停
火災也影響許多團體參與 COP30 的安排。台灣氣候團體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原定最後一場周邊會議將探討「災害重建與氣候變遷調適的匯流」主題,邀請巴西、菲律賓、日本、賴比瑞亞青年與台灣青年對談各國如何讓地方知識、社區為本的行動與科學輔助,成為因應災防與氣候變遷調適的條件。
媽媽氣候行動聯盟表示,當大型風災重創國土,在災後重建上,如何摒棄單純工程思維,轉向提升社區韌性、以自然為本的解方亦是此次COP30的談論重點。該場會議因火災影響告停,目前仍在協調21日舉辦的可能性。
距離閉幕不到 24 小時,能否順利落幕成全球焦點
隨著藍區一度封鎖、重要館舍受損、談判暫停,COP30 在預定結束前面臨更大壓力。巴西作為此屆聯合國氣候大會東道主曾多次強調,希望藉由此次峰會展現全球支持加速落實既有氣候承諾的決心。
但眼下,距離高峰會預定閉幕時間僅剩不到一天,談判仍停滯不前,能否在截止前敲定協議,將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。
資料來源:reuters、BBC、The Guardian、cop30.br



